□长江信息报 记者 王考文 通讯员 肖学文
春季的湘北平原上,青绿中已泛出点点金黄,就像油画家着意挥洒的风景。
一座四合大院的大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临湘市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临湘市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中央是育秧车间,机器轰响,长长的流水线上育秧盘在流动,院后是平整的秧田,一条50米长的秧盘传送流水线正灵活地运转,一片片已在车间发芽的育秧盘,被整整齐齐地铺到秧田的厢面上。而这大院里,还设有农家书屋、农民大讲堂等活动场所。
莳弄着这4千多亩土地,拥有育秧工厂、烘干房、仓库等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办公培训场地3000多平方米,并且拥有“全国种粮大户”、“岳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临湘市劳动模范”等这一长串头衔的大能人,就是临湘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张兵驹。
回归“三农” 老板变成农民
1969年,张兵驹出生在原临湘县源潭公社高桥大队的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镇农具厂当技工,后来承包了农具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具厂老板。
2011年春节,张兵驹回老家过年,看到公路两边大片的农田被人们抛荒,心中特别不是滋味。父亲告诉他,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全是老人孩子,好多田地都没人种了。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闯进了他的脑海——回家种田。
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后,张兵驹投资30万元,流转农田200亩来种植一季稻。由于不懂技术,年底一算账,他亏了10多万元。这时,妻子和儿子提出让他回去再做家具生意。
此时的张兵驹也很矛盾,他想放弃,但这一年来,他与这片土地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这时,政府的领导来了,农业局的技术员来了,给他鼓劲、提供政策支持、许下技术承诺,特别是他了解到中央出台的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后,心里的想法再一次变得像大地一样坚实。
在农业部门参加了短期的技术培训后,2012年,张兵驹再次承包650亩水田种植双季稻,在农业局技术骨干的指导下,通过精耕细作、精心管理,当年粮食总产580吨,获净利20多万元。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张兵驹来到湖南农大学习,拜农大的水稻专家为师,聘请他们当顾问,将目标锁定绿色水稻生产方向,走产业化道路。
2018年,张兵驹流转农田规模达4000多亩,购置水稻生产机械多达50多台,形成了水稻生产、稻虾套种、惠农服务等多种模式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科技创新
插上农业腾飞的翅翼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彻底颠覆传统的农业模式,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张兵驹深谙其中的道理。
为了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张兵驹聘请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武小金担任首席顾问;湖北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姚本焱、岳阳市农业委员会高级农艺师冯盛华、临湘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学芳等担任技术顾问,将工作室设到了田间地头,并且按照水稻生产的育、耕、插、管、防、烘、销等来进行精细分工,确保各项先进技术运用到各个流程。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张兵驹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购置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无人植保飞机50多台(套);新建快速齐苗催芽密室120平方米、育秧流水线成套设备2条、烘干成套设备10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各类农机日作业能力均达600至1000亩,机烘150吨,育秧服务能力达到10000亩以上,一举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瓶颈。
抱团发展
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
为了带领乡亲们闯出农村一片新天地,张兵驹利用自己的资源与临湘市农业局共建农民培育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2013年,张兵驹注册成立了“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注册成立了“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管理方式,对合作社成员开展水稻种植与农机全程服务,实行统一供种、供肥、播种、耕整、育秧、病虫防治、收割、收购和销售,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亩平均增收节支80元以上。2017年,合作社经营收入突破1500万元,合作社成员盈余返还达200万元,平均每个成员收益达1.5万元。
2017年,张兵驹与临湘市供销社合作成立了“聂市镇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受镇政府委托成立了“聂市镇惠农服务中心”,一个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综合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
看着眼前的湖光山色、绿野金浪,张兵驹说:“看得见青山绿水,闻得到瓜果稻香,全程机械化种田,引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就是一个新型职业农民最大的愿望与快乐!”
COPYRIGHT © hnjhn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涓湖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岳阳方远
湘ICP备19002954号-1